首页

太阳集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太阳集团新闻 > 正文

青春与哲思共舞 学风携梦想同行 | 记我集团本科生2025年“学风建设月”系列工作

发布时间:2025-06-12 09:22 | 阅读次数:


为进一步推进优良学风长效机制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获得感、成就感和未来核心竞争力,按照我集团党委学工部《关于开展2024“学风建设月”活动的通知》等工作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我集团深入推进“哲院英才成长支持计划紧扣深化教育引导、强化管理帮扶、树立示范标杆三大主线在思想教育、专业学习、文化育人、就业指导等领域开展了系列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深化教育引导,夯实勤学根基

1. 组织开展8场专业学术讲座。2025年5月,我集团邀请复旦大学杨庆峰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向玉乔教授、大连理工大学李伦教授、中国政法大学王心竹教授、清华大学李义天教授、浙江大学李恒威教授、克罗地亚扎达尔大学尤里·佐夫科教授等知名专家来校,让学生与学术大家面对面,感受大师深厚的学识修养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使学生在沟通与对话中开阔视野,感受知识的魅力与光芒,增强专业自信和就业自信,让大家在学习交流中享受到成就感与获得感。

2.举行8场“学术+专业”系列主题班会。为进一步引导学生增强专业自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推动形成班级“学习共同体”,一个月来,辅导员组织本科生各班开展“学术+专业”主题班会。各班委分工协调,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与大家深入探讨专业学习和学术素养的重要意义和养成方法,让班会成为优良学风培育的有效载体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生动课堂

二、强化科学管理,涵养优良学风

1.扎实开展课堂纪律督导坚持“学生的第一任务就是读书学习”,我集团党委副书记、本科生辅导员深入本科生课堂,检查学生到课情况与课质量,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共同研讨学生在学习中的存在问题和应对举措,搭建学委实时报辅导员每日汇总班主任定期跟进考勤体系特别是在2023级、2024级本科生中,每节课学习委员向辅导员进行到课情况报告,进一步严肃学习纪律。相关举措进一步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了课堂纪律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2.扎实开展早操、晨读、晚自习活动。按照党委学工部《关于开展本(预)科生早操、晨读和晚自习活动的建议》等工作要求,我集团认真组织本科生开展早操、晨读、晚自习活动,辅导员通过照片打卡的方式进行督查,助力学生提升身体素质,养成规律的学习和作息习惯,进一步提升班级凝聚力,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各项工作开展效果良好。

3.常态化开展学业摸排和点对点帮扶。根据学分清查情况党委副书记、辅导员与存在及格科目的学生逐一谈话,帮助学生分析学业困难的原因,共同提出解决问题的举措。在低年级本科中开展“阵地化辅导、门诊式作业”活动,安排成绩优异学生对点帮扶学业困难学生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4.前置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我集团党委副书记深入开展本科全过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优秀校友、优秀在校学生定期进课堂与学生开展学习交流。从一年级抓起,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专业、认识市场和求职环境,提前做好生涯规划,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专业认同感和求职信心。

三、树立示范标杆,激发奋进动力

1.开展优秀学子学习经验分享会。我集团邀请优秀学子围绕专业学习、保研经历以及兼顾工作与学习的各个方面进行经验分享交流,搭建了深度交流的平台,优秀学子的经验分享如明灯引路,帮助同学们在学业规划与成长路径上获得了宝贵借鉴助力同学们在求学之路上找准方向、勇毅前行。

2.选树榜样标杆。为激励同学们学榜样做表率,实现学术科研、志愿服务、综合能力等全方位进步,院策划推出“太阳成集团tyc234cc古天乐2025毕业生风采”系列推文,以进一步宣传优秀学生榜样,发挥优秀学生的示范引领作用。

3.开展“最美课堂笔记”评选。课堂笔记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工具,它不仅帮助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还能在复习时提供重要的学习资料。“最美课堂笔记”是同学们对知识的热爱与尊重,每一页都记录着思考的痕迹,凝聚着智慧的沉淀。我开展了“最美课堂笔记”评选活动鼓励学生认真记录课堂笔记,提高学习效率,展现学生良好的习态度和习惯。

4.表彰先进个人,实现以点带面。我集团认真总结“学风建设月”各项工作,对在学风建设月中表现突出的同学进行了表彰。通过树立标杆典型,实现以点带面,鼓励全体学生“诚朴、敏学、致用”,以真诚、敬畏、谦卑之心对待思想、理论、学术、课业、学业,在求学的道路上勤思力学,勇于实践,成长成才。

在学校、学院领导老师的支持和鼓励下我集团2025年“学风建设月”各项工作圆满结束,学习实践活动丰富,成效显著,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我集团将继续推进“哲院英才成长支持计划”各项工作,全力为学生成长营造温馨、和谐、奋进的良好氛围,努力培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深厚的人文素养、扎实的专业基础、过硬的科研能力、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开阔的国际视野的新时代人才